帕唑帕尼,一种可干扰顽固肿瘤存活和生长所需的新血管生成的新型口服血管生成抑制剂,靶向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通过抑制对肿瘤供血的新血管生成而起作用。适用于晚期肾细胞癌(一种在肾小管中发现癌细胞的肾癌类型)、软组织肉瘤(STS)、上皮性卵巢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可以说,这是靶向药物领域中的“卷王”之一了。
不光如此,帕唑帕尼继续扩大自己的“领土”,国外某知名研究中心临床研究显示,帕唑帕尼也能有效治甲状腺癌,能使一半患者的肿瘤体积缩小,较常用药物更能长时间稳定病情,可以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治疗效果,是目前为止治疗甲状腺癌应答率最高的药物。甲状腺癌患者也可持续关注。
将视线转回帕唑帕尼与肾癌之间。2009年10月19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帕唑帕尼,成为自2005年以来第六个治疗肾癌的药物;2010年6月15日,帕唑帕尼获得欧盟有条件批准用于晚期肾细胞癌的一线治疗及先前接受过细胞因子治疗的患者。
为了探讨抑制血管生成的分子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帕唑帕尼点击咨询治疗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的疗效,一项研究中,纳入了自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参与的帕唑帕尼治疗晚期肾透明细胞癌随机临床药物试验的门诊病例14例,分为帕唑帕尼组(10例)和安慰剂组(4例)。结果显示,帕唑帕尼组和安慰剂组患者可测量病灶的平均缩小比值分别为27.6%、-2.8%(P〈O.05);帕唑帕尼组和安慰剂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00%和25%。
帕唑帕尼副作用主要包括疲劳、腹泻、恶心和呕吐、体重减轻、高血压、食欲不振、头痛、味觉失真、气短和肤色改变。
热门评论